
The Oral History Compiled by Lu Ni

About
Xiao Li 肖莉
肖莉,江西省萍乡市行健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多年从事志愿服务,2016年至今,先后获得江西省心理救援先进个人、萍乡市优秀社工、文明创建先进个人、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个人、萍乡市抗疫优秀志愿者、志愿之星等荣誉。2024年,被评为萍乡市“龚全珍式”巾帼志愿者。



行健公益负责人肖莉的口述稿



采访人:鲁倪 被采访人:肖莉
时间:2024年7月 地点:江西省萍乡市行健公益办公室
肖莉,江西省萍乡市行健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多年从事志愿服务,2016年至今,先后获得江西省心理救援先进个人、萍乡市优秀社工、文明创建先进个人、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个人、萍乡市抗疫优秀志愿者、志愿之星等荣誉。2024年,被评为萍乡市“龚全珍式”巾帼志愿者。
朴素情怀开创公益事业
肖莉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并没有满足于安定的生活状态。2012年,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默默公益群,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关爱帮扶乡村困境儿童,慰问探望孤寡老人。随着对困境群体的深度介入,肖莉逐渐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公益事业的热爱。于是,她毅然投身公益事业,走上了助人的道路。2016年,她创办了“萍乡市行健公益志愿者协会”,致力于帮助困境青少年儿童、农村妇女以及尘肺农民等弱势群体。她也从家庭妇女逐渐转型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满腔爱心托起生命希望
“生命高于一切!”肖莉不仅在精神上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更在实际行动上做出了表率。15年来,她累计献血13500毫升。在莲花县、上栗县、湘东区、芦溪县,她是尘肺农民家庭妇女指引方向的明灯,多名被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困扰的尘肺农民和尘肺农民家庭妇女在她的引导下走出了困境。肖莉带着她们学知识、搞创业,为10户困境尘肺农民家庭筹集13.4万元资金开办庭院经济,在家门口创业增收。同时,肖莉连续7年持续资助、帮扶困境女童5人直至她们成年。她不仅为孩子们解决经济困难,帮助她们筹集医疗、学习费用,更从生活上、精神上无微不至地给予关爱。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女童杨某婷在给肖莉的信中这样写道:“谢谢您,是您教会一个9岁的孩子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您像妈妈一样告诉我女孩儿该知道的一切,谢谢您在人生的道路一直指引我。”
2017年,她引进大爱清尘基金会落地萍乡,2018年联合萍乡市文明办、民政局、卫健委、安监局四部门,在萍乡开展尘肺农民救助行动,同年与大爱清尘基金会、莲花县良坊卫生院三方合作,开办了全国首个公益性尘肺病康复中心,2019年开办了萍乡市第二个尘肺病康复中心,6年多来,为萍乡地区尘肺农民困境家庭实施医疗、制氧机、助学救助、小微创业帮扶,累计链接资源580多万元。项目也获得江西省赣鄱慈善优秀项目,她带领的“尘肺妈妈支持小组”“周末爱敲门”项目获得江西省首届志愿服务大赛1类优秀奖。
肖莉的故事或许平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巾帼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
鲁倪:肖老师,您好!关于尘肺病人公益活动的开展您这边大致是什么情况?
肖莉:对于帮助病人康复,我们会带着他们打太极,做呼吸操,帮助他们调整呼吸,但是复杂的运动他们做不了,因为喘不过气。制氧机也是需要的,这是由政府捐赠。有的患者病情很严重,他一个月里一个礼拜或者十天都要去住院,一年要十三四次。但是年纪比较轻一点的,也至少一年要三四次。碰到心理问题的话只能想宽一点,别想这么多,反正你自己有病,也帮不了家里。你只能自己保证不去住院,就不会给家里多添麻烦。尘肺患者妻子很辛苦,又要照顾丈夫,还要自己挣钱。我们帮尘肺妈妈们培养工艺活的技能,他们就能自己找到一些零工贴补家里。尘肺病家庭经济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关乎到子女的学业,不是所有人都能去申请助学金的。
鲁倪:可否介绍一下志愿者协会成员的情况?
肖莉:我们协会的志愿者秋莲姐她自己本身是有宗教信仰的,她非常信佛教,是素食主义者。在我们去走访的过程中,她遇到那种家庭状况特别困难的,她就自己掏腰包,拿给人买点营养品和牛奶什么的,或者是直接给人家一两百块钱。虽然说她是我们的一个康复官员,我们有给到基础的工资,但她大部分的钱都又发回到我们的服务对象身上。我们每一年的线上项目筹款,她总是第一个去投。我们的志愿者年龄都偏大,但是就像李主任昨天说的,我们协会有待了至少五年以上的。基本上我们协会有一百多个志愿者。虽然现在能够在整个协会去做服务的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有的是因为子女搬到外地去了,去给子女带孩子了,但是他们也会在线上协助。比如说我们有活动开展了,那个照片发在群里了,就会有人自动去帮忙去整理这些相册。我们协会的准入制还是有一些限制的,就是有一些要求。人家是铁打的银队,流水的兵,我们的志愿者的流动是非常少,就是流出非常少,当然流入也不多,流入不多的话就精化志愿者。他们以前就是纯粹的做好事,到后面转为专业型的人员,是对一线的志愿者有很高要求的。包括你去怎么和对象交流,包括一些收集资料的规范性,都有严格的要求。创立南岭妈妈合作社之前,我们是为了支持这些尘肺病群体的妇女,想给他们做心理支持。因为我们看到尘肺妇女因为经济压力和照顾家人会有各种的情绪,引起家庭矛盾。在这种家庭的矛盾当中,因为一句不当的语言就导致去自杀的现象还概率挺高的。尘肺病不单只是威胁到了整个家庭的经济,它其实也威胁到了家庭的健康。尘肺病家庭可能因为家里有身为患者的丈夫要照顾,从而忽略了照顾丈夫的妻子的感受。早期时候,我们有志愿者说有一个尘肺家庭的妇女说话刻薄而且唠叨。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就是觉得她很有需求,想要表达自己。我在走访完她家以后发现她确实是在家要为丈夫做很多的护理工作,压力很大。我就跟那个妇女说,你加我一个微信,我说如果你有啥事你也可以跟我说说。我最后走的时候,拍了拍她的背,跟她握了一个手。我说你辛苦了,你很不容易,你也要好好照顾好身体。她就一下就绷不住了,抱着我嚎啕大哭,在那里哭了十几分钟。后来她加了我的微信,我感觉她跟我第一天看到的那个状态是不一样的。她说以前伺候她老公,可能是出于惯性的,但是自己其实也有情绪在里面。她后面会关注她老公,就说她老公今天吃饭多吃了一点,或者是说又不想吃饭该怎么办?她会有这样的思考。我们就觉得给妈妈们一些帮助,其实她们可以反过来回馈到她这个家庭,让她的老公会得到更好的照料。
鲁倪:您再具体说一下尘肺妈妈支持小组?
肖莉:在以往的访谈中我们都是经常会问一问妈妈们他们自己的身体状况。在我们在做第一批的尘肺妈妈支持小组的时候,里面有的妇女就是因为照顾老公十几年,都从来没有去做过自己的任何的一个身体体检。我们最早的时候是在莲花县做了一个尘肺妈妈体检小组。因为他们那个小组是人比较集中,然后就跟村委那一个就借用村委的场地把他们叫过来。我们先去调研了,然后有需求的放在一起,每个月大概是两次,就是半个月1次。就等他们做做心理防腐的游戏,然后问问家庭的情况有没有一些什么困难,然后让他们妈妈们互相认识。
其实他们有大部分是认识的,因为都有一些比较远的一些亲戚关系,只是说平时也没有什么走访,那这样子就给他们增加了一个粘性。我最深有感触的就是有一个尘肺病农民的妻子是她老公亲自把她送到这里来的。他老公就说我这个老婆有点憨,就有点傻。我们就把她放过来,就是前面123期,它都是一个很游离在这个小组外面的。她不太善于跟人交流,也不习惯那种群里的这种氛围。但是后面第三次就开始,我们是每次做活动都会有跟大家的一个复盘和分享。她开始就是都不说话,后面的时候就会说我没啥说的,我觉得他们都说的很好。到我们到末期的时候,我们这些妇女们都已经感觉在这里能够放松,能够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慰藉。我们也就是会给到他们一些关注,每一期比如冬季,我们会送一些小套护肤品,让他们关注一下自己的身体,然后我们也会给他们教一些放松疗愈这种。最后在收尾的第五期的时候,我给大家布了一个家庭作业。就是我们在这个里面其实也就教一些方法。为什么这个尘肺农民会把他们的老婆放过来?是因为他们在这里会学到一些家庭护理的技能,回去就能科学地管理他们老公的日常生活。然后那一期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我说平时都是你们伺候老公,今天给你们布的作业就是回去让老公只为你做一件事,不是为这个家庭,不是为别人。我说但是你要考虑他量力而行,他能做,你不能说我要一只金镯子,叫你老公给你买个金镯子,或者是说他行动力就受限,你让他给你做顿饭。
然后我们那个小组结束的时候,大家回来分享我都很开心,就觉得从来没有被这样重视过。然后轮到她讲的时候,她就一直笑,一直扭扭捏捏不肯说,然后我们就大家都逼着他说。大家都很开心,那是我们那个小组看到他最开心的那个笑容。她让她老公给她沏了一杯茶,很简单的,非常简单的,就是因为她老公喜欢喝茶。她老公得病在家十几年,到了后面这个就基本上生活都差不多不能自理了。她自己过去没有喝过一杯茶,更没有喝过老公为她沏的一杯茶。当时我们的这些妈妈们,这些小组的这些妈妈们,当时一听都乐坏了,就那么简单,然后笑完以后个个都沉默了,都在那里流了眼泪。他们就发现了自己是那么的卑微,自己在家庭的这种付出她才能感受到。然后我们这时候就是给她们灌输,你们首先得爱好自己,花爱好自己才能更好更有信心的为这个家庭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们当时就是我们在写这个个案的时候,其实就写到了关于农村妇女。她的一个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这么一个事实。然后就是会有去思考这个女性在家庭,特别是农村的女性在家庭,她的一个身份和他的一个角色是怎么样来定位的。传统的定位是给他们怎么定位。然后当家庭遇到的变故的时候,他们所产生的这种行动和行为,社会是怎么给予他们评价的?
以前很多的人都是会不理解这些尘肺病家庭的妇女离家出走的,就觉得她家都这样子了,她老公都这样子了,她怎么这个人怎么就这么狠毒,能够把老公抛下不顾。然后孩子你也不要就走。这就是我们当时建立尘肺妈妈支持小组的原因。
其实我们是2022年的时候开始做准备嘛,然后就是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就近几年这些尘肺家庭的矛盾是减少了的,家庭的稳定性是增加了的。然后同时的话我们不单只是做妈妈们的工作。
鲁倪:对尘肺农民家庭关系指导您这边是如何进行的?
肖莉:在做尘肺妈妈支持小组的时候,我们其实在康复中心同步在做尘肺农民家庭关系的一个指导。就是会让他们怎么去想,你自己本身得了这个病很难受,然后你自己对这个家庭不能再付出了,有愧疚。那你要怎么去促进这个家庭孩子的成长和老婆的健康。我们就是用了刚才说的,回家多夸夸老婆,然后就会教这些尘肺农民们怎么去陪伴妻子,给予妻子鼓励和心灵的支持。因为他没有经济来源,他也不能为妻子做什么,自己只能是受妻子的照料。那怎么去让妻子的心情放松,心情变得更愉悦,做好心理的支持。
他就挺特别的,他在家他夸他老婆是这样子发的。全世界就是你最好吃,搞了这个十筐杨梅来,你吃杨梅吃死你。他背后是什么?心疼他老婆去山上采那么多杨梅,然后就是嘴下是骂,跟任何人说到他老婆,脸上挂满了笑容。要不是有我老婆,我坟上的草都不知道长了多高了。全村的人都从她老公嘴里听到他对他老婆的赞扬,所以全村的人对他老婆也是很客气。但他在家他就不会这么说。
他老婆去年春天的时候到山上看到了一个笋,那个笋才冒尖,才这么多,下面有一米二长,他把那个土挖了一米二几长,到晚上九点多钟八点多钟砍了一个笋回来了。然后我到他家正好去找她,问你老婆去哪了,不晓的,她又跑到哪里去玩去了。她老公就这样说的,然后就说我说你给她打电话,她这个人老是不带电话,我急死了,我饭都没吃,她都不回来给我做饭。然后他老婆一回来进门,我就说,到哪里?她说我到乡下去了。然后她老公马上顶了一句嘴,不摔死你,就是这么天黑不摔死你,然后他老婆就领着我去她那个楼梯间看。你看我搞了一个这么大的笋。
然后我就说你也真是在山上搞了一个下午搞了这么长时间,就为了这一棵笋,你这不会晚一点,去那个集市上买一个1.5块可能最多两块钱一斤,你划得来吗?他说你不知道我老公就喜欢吃这个,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他吃了这个笋特别好,是到晚上起夜都少了,就成这样子了。
就他们俩的这种就是我们去做这个夫妻之间的,他们的家庭关系的一个建立。是要从女的这边,你先去关注你自己,然后学好一些技能。男的这边你怎么去给老婆情绪解压,这样子就能达到一个家庭很和谐的一个状态。然后我们在之前就是有这种想法要去安慰他们。
真正去实施这个就是尘肺妈妈支持小组是2000年的时候,就是在我们这有一对夫妻,她那个老公喝农药自杀未遂,她老公就是一个尘肺病人。然后他们村里的妇女主任找到我,他说我们那里有一对夫妻闹矛盾,男的自杀了,然后自杀未遂,就想请我去他们家坐一坐。做一个思想工作,然后我就去了。当时我就是通过跟他们去交流,大概是二十来分钟,让他们夫妻就和好了。然后后续就他老婆也好,他老公也好,就不停的给我发信息。因为我经常一个星期给他们布置一个家庭作业,然后就完成的了。现在两个人都她老公也就生活状态也挺好,然后儿子也结婚了,生了孙子也过得蛮美满。然后我就想着就是从这一块,其实我不从尘肺病的直接议题进去,我们让他们的这个家庭的整体状态得到一些改善。这也是我们最对于展现专业的,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介入,所以就做了尘肺妈妈支持小组。
鲁倪:协会还对尘肺农民家庭收入进行了哪些帮助呢?
肖莉:那做了尘肺妈妈支持小组以后,发现可能他们是觉得自己的心理负担低了一点。但是尘肺农民家庭他的一个根本的最大的需求还是经济的改善。一是我们从医疗康复的这个方向介入,减少他们的医疗支出成本。还一个就是要想一些办法,让他们家里有一些新的经济来源。一开始我们想了很多,比如说去类似于他们做伞一样,去拿一些手工的产品给到他们在家里去做,能够赚一些外快,结果发现这个东西很不赚钱,还很费时。它经济的作用其实微乎其微。但是对于整个家庭的精力的分散又很耗费,觉得这个不可行。
那我们想农村家庭就是农民,他还可能他要取得这个经济效益,还得从他就近身边来说,从他熟悉的领域,熟悉的这种工作。农村的经济作用,或者是说一些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开发加工。这样一能够保证她们不会因为要学习新的技能而跟不上。而有一些就业的岗位可能需要你去学某项技能,其实对于她们的年龄来说也很难。第二个是就在本地不脱离她的家庭核心任务。她核心的任务是维护家里病人的健康和平安,那她就不能远离,只能是在本地,从这个方向考虑。第三个就是如果因为我们全国的农村都是这样,你如果是说靠种田或者是种植吃饭,那真的是属于风险最大的一个行业。它靠老天吃饭,但你这个东西量产,遇到这个灾害,或者是产量减少的时候,物价高你没东西卖。对于我们农村的基本的一个传统的作业的话,有一些就是可以通过你的加工,让人家知道你在这一方面有一些手艺,能够产生二次的经济效益的一个叠加。如何让她们在这个生产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化?就是要本土化,用本土化的东西。
然后第二个就是生态化,食品安全这一块,就是你要引流到城乡互动。那城市里面的人我在城市里面可以买到一瓶果酱,我为什么要买你农村的呢?你农村果酱的特色在哪里?我们就主打了一个生态。它是手作的,不像机械生产是冰冷的,它是带有人的故事和人的温度的。
就这样子助力她们一些小的经济收入。我们主打的一个目标是她能首先过好自己,照顾好家庭的基础上,每个月能够给通过一些这样的我们的引流,给他们的产品带来一定的收益。他有可能这个月是五百,有可能下个月是六百,有可能下个月是一千,也有可能再返回来,最后是三百。但是他是有一个就像细水流长一样,不断的去引领他们的,不管是技能还是他们的一个自信的提升。
鲁倪:谢谢您!
肖莉:不客气!

尘肺妈妈支持小组志愿服务项目

(肖莉口述)
尘肺病因为其不可逆转性和使劳动能力丧失的危害性,导致尘肺农民家庭生存、生活质量得不到基本保障。而作为尘肺农民家庭的女性,因家庭生计与生活所需,在承担了家庭经济主要劳动力的同时还要长期照料病人,家庭角色的转变,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导致她们普遍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生活缺乏积极态度,与社会环境脱节,且社会系统支持不足,生理、心理健康需求迫切。
萍乡市行健公益志愿者协会自2017年开始涉及乡村社会工作,长期关注尘肺农民家庭的困境,以赋能乡村妇女个人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并探索从个人到小组到社群,组织带动更广泛的村民参与的可能性,与社会各方力量一起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项目引用社会工作“生态支持系统”理论,以支持小组模式为尘肺妈妈赋能,从个体、家庭、社区、社会多维度采取干预措施,来缓解其家庭的困难。通过培育以她们为主的村民互助合作社,开展技能培训、心理辅导,搭建创业、社交、互助平台等服务,为她们减负和赋能,提升其抗逆力,改善其家庭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为保障项目规范化开展,成立了项目小组,制定了志愿者管理、项目运行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邀请第三方监督,每月及时公示项目进展与善款使用情况。
2020年至2023年9月,在上栗、莲花、湘东先后共开办5个小组,开展服务49次,参加志愿者148人次,服务总时长624小时,服务受众422人次。其间链接多个慈善资源,为尘肺农民捐赠制氧机16台,医疗救助金50余万元,支持尘肺家庭创业8户,链接创业资金11.2万元。
项目促进了服务对象的成长,也带动了协会和志愿者的成长,仅2022年度获得省、市、区级表彰的协会优秀志愿者及先进个人就有20人。项目也获得了百社解千难“江西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公益项目、萍乡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愿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优秀个案等5个省、市、区级优秀奖项。
项目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多个地区高校调研团队的合作,与我们一起探索帮助尘肺农民群体的更多可能,整理出《尘肺农民与生计的社区行动研究》《尘肺农民家庭生存、生计状况》《尘肺农民工社会保障困境》《三伏贴对尘肺病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等调研报告,推动了“尘肺农民救援行动”江西工作区的成立,为江西省尘肺农民家庭的救援搭建了支持平台。
通过3年的陪伴,我们引导尘肺妈妈们觉察自我意识和激发她们应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从而提升她们应对困境的能力;同时协助尘肺农民家庭的妇女在乡村获得基本的收入保障,通过小组的培育和发展,搭建起社区支持网络;探索从小组到合作社到组织,带动更广泛的村民参与可持续生活的可行路径。

尘肺病人及其家庭特别专题



女性尘肺患者(何方家庭)
其本人1997一2001年在当地一家私人企业从事“珍珠助滤剂”打磨生产、包装工作,于2012年检查出尘肺病,并发肺气肿、肺大泡,慢阻肺急性加重,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已丧失劳动能力,她丈夫前几年突发脑梗,经抢救保住了生命,但不能做体力活,儿子患有抑郁症,家庭靠低保金维持生活。
男性尘肺患者(沈冬华家庭)
沈冬华因父亲去世早,母亲有精神障碍,作为家中老大,不得不早早担起赚钱养家的重任。2016年,他因感冒而咳嗽,向协会求助,免费做了体检确诊了尘肺病。“尘肺农民康复点”项目启动后,行健党支部书记陈明优将他列为帮扶对象,不定期进行走访与慰问。对接了中医院的专家定期为他检测身体发放了《家庭康复管理手册》、呼吸训练仪,指导他进行康复锻炼;对接了农业技术专家对他的养殖进行指导和技术培育,与乡镇民政部门对沈东华实施了临时性的经济救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沈冬华的养鸡场地需要搬迁时,协会会长肖莉、党支部书记陈明优积极介入,与张佳坊乡、三江口村村委会等,多方协调,使事情得到满意的结果。从外表看看不出沈冬华是个尘肺病人,他总是笑嘻嘻,只是说话断断续续,底气不足出卖了他。他说:“我这把年纪了,又是个半条命的尘肺病人,已经知足了。一滴露水只能滋养一棵小草,我就这点能耐。”
尘肺妈妈创业李娜(黄海家庭)
黄海,45岁,2003一2005年在萍乡下埠工业园做石英棉瓦,在民企接触粉尘工作十余年,医学尘肺三期,失去基本劳动能力,每月医药、生活费3000左右,母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长期吃药,妻子无正式工作,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女儿上幼儿园,生活困难,全靠妻子打工维持生活。妻子打工是按劳计酬一个月大概有2800-4000元不等,患者的低保金有300元/月,如不住院,每月常用药费需要300多元,母亲每月药费要300多元/月,女儿每学期也要学费和书本费。由于没有劳动能力,无法耕种田地,家里的柴米油盐全靠购买,日常生活开支也要1000多元(不含人情事务),综合以上原因,目前的生活收支不平衡,经常需要亲朋好友接济。2023年协会帮助其家庭申请并获批“尘肺妈妈撑起一个家”创业项目,支持1.2万元开展养殖。
尘肺妈妈合作社成员王梅兰
两个女出嫁,老公陈道友患尘肺病在村上做公益性岗位清洁工600元/月,自己没有在家做手工每月挣600元左右。加入合作社主要负责接待做饭和合伙种植。陈道友是莲花县南岭乡岭水村人,曾做30年煤矿工人,后自学中草药知识,珍藏百余种草药。他凭借《中医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书籍入门,在煤矿砍树、田间行走时顺路采挖,用塑料桶、樟木箱子等收纳药材。他熟悉草药的生长区域、采集时间及药效,常带来访者辨认路边草药,却从不对外开方。对草药的热爱让他帮助更多人感受本草世界的魅力,在平凡生活中演绎着草药的奇妙故事。夫妻俩结婚三十多年没吵过架,“他发脾气时我不搭腔”,梅兰说,“他不赌不嫖,主动做事,没什么好吵的”。加入南岭妈妈味道合作社前,梅兰总怕“顾不上家里”。但自打成为合作社正式成员,她坚持参与每一场活动:“昨晚和晚香姐、肖会长他们一起除草了,后面还要浇鸡粪、筑篱笆……加入了就得尽心呀,就像这把伞一样,少一根骨就撑不起伞面了” 。
尘肺妈妈合作社成员洪晚香
洪晚香坚守爱的誓言,克服重重困难,精心照料患病丈夫16年,数度将丈夫从死亡线上拉回。年轻时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第一任丈夫婚后两年就病逝了。后来改嫁朱家,两人养育了四个孩子。夫妻俩都是能吃苦的人。丈夫很早就下矿,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早年矿上条件差,防护不到位,尘肺病像阴霾一样,笼罩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三十八年的矿工生涯,尘埃在他肺里积成了无法逆转的顽疾。丈夫一发病就很严重,确诊就是尘肺病三期,身体虚弱得再也干不了活。她对我们讲:“有病就去治,好好康复,人活着比什么都强。” 除了照顾丈夫,她是个闲不住的“大忙人”,也是“南岭妈妈味道合作社”的骨干,大小事务都热心参与。她的笑容,总能感染身边的人。

